[新浪]信息化之困
发布时间:2011-05-06 15:21:03
来源:中企动力

    “如同3G被定义为我国迈向电信强国的关键一步一样,也曾被社会各界赋予了很多期待。但在中小企业眼中,信息化却似乎一直是个遥远的梦”,一位从事信息化服务的专家分析认为,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小、资源有限、综合实力弱,又缺乏IT专业技术人员,其信息化应用模式肯定不能跟大企业雷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信息化市场把过多关注给了大企业。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80%的成长型企业因自身资金、资源、人才等限制,在信息化上有不得已的苦衷。记者在多家中介服务公司看到,很多企业花大量资金购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却被闲置,网站建好后也成了摆设。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资源配套相对有限,使中小企业陷入信息化运用困境。

    业内呼吁“服务标准”

    “信息化”这本外地经,进入中国势必需要一个改良和接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能不能顺利渡过,取决于“本地和尚”——信息化运营商的能力。

    撇开中国市场上千类层次、渠道、范畴各异的信息化服务公司,在IBM、中企动力、Oracle、用友、金蝶、阿里巴巴、环球贸易、生意宝(22.61,0.00,0.00%)等国内外信息化服务领头大鳄的积极影响下,已形成专业服务于成长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这些行业巨擘企业旨在为混乱的市场树立一个标杆。

    但是,以蓝色巨人IBM为代表的国际顶级IT巨头,其超前的技术和出色的产品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引领意义,而面对中国多元产业组成的成长型企业客户,面对成长型企业集中的二三线市场,面对本土化服务的要求,强大的技术背景却显得形式大于内容,无法深入解决本土化企业的实际发展要求。

    北京中关村(8.27,0.10,1.22%)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研发人员告诉记者,“鉴于成长型企业信息化标准化运营服务的复杂化和多样性,在这个领域很难用一两个标准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成长型企业信息化服务需要一系列的标准”,本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得到的基本观点是,无规范、无标准、无体系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正消磨着妄图在信息化上“四两拨千斤”的成长型企业。

    中企动力总经理陈丹对以上观点表示认同,她告诉本报记者,“只有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推行,方能解决当前信息化市场的混乱。”标准理应是基于需求的服务运营标准。中国成长型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呢?显然,他们真正需要的,应该是贯穿企业品牌发展全程的长期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而非简单购买一两个软件,毫无持续性的信息化服务;是针对性的本土化、面对面式的专业服务,而非仅仅以先进科技、全方位设备为基底的套用式解决方案;是立足成长型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需求,专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信息化发展之路,而非依靠庞大资金的“大满贯”式信息化服务套餐。

    目前,在IT服务市场中不仅聚集了通过管理软件切入市场的软件厂商,如用友、金蝶、金算盘等,还出现了一批以整体解决方案、电子商务服务为主攻方向的专业IT服务商,如中企动力、阿里巴巴等;此外,电信和移动通信运营商也借助网络优势推出了企业商务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但是,要真正规范信息化市场,仍然需要政府机构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基于此,2010年,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指导、监督下,由中企动力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应用中心”,直指目前信息化市场标准缺失问题;2011年,在行业标准依然缺失的情况下,中企动力通过各方努力倡导标准出台。另辟蹊径,为成长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借力手段,为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全新之路。

    “要有标准才能解决成长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困局,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整个信息化运营服务业走向规范,走向和谐。”陈丹说。

    企业的信息化出口

    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横跨3个五年规划期,明确了我国迈向信息社会的战略目标。”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推广应用组副司长董宝清如此评价。其实,从1993年开始,我国确立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思想,并陆续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

    有关机构在对30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表明,近70%的企业表示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并且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

    被“云平台”概念席卷过后,中小企业主至少记住了几个理解“云”的关键词:租赁、省钱、自助(自主开发)。对云平台最为普遍的一种解读是,将平台看成“任何为开发者创建应用提供服务的软件”,可是一个本土云平台提供者,正在用最土的方式做这件最潮的事业——陈丹带领着国内70多家分公司共计1万多名员工,通过与全国中小企业面对面洽谈的方式,将公司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模块按需组装,并推销给后者。被誉为“企业信息化的领航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侯炳辉认为,一个要求信息化的企业只有真切地感到必须实现信息化,才能满足企业当前以及未来战略性发展的需要,从而以百折不回的决心和恒心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一个企业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变化就是信息化的指挥棒。目前,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实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其中,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2009年共组织信息化管理培训活动1000多场,培训中小企业5万家以上、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10多万人次,实施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达到8万家以上。

    与国外规范化的模式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有着独特的环境和模式,不能单纯地搞“拿来主义”。“如果把企业信息化比作一艘渡轮,有钱的乘客会选择造船、租船等方式过河。但是,讲究经济实惠的乘客该如何渡河——这类乘客只需花很少的钱买一张船票,便可到达目的地”,陈丹如是说。

    “整体上来说,缺乏信息化人才、不懂运营的中小企业,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选择信息化模式及产品提供商,更谈不上找到适合自身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最佳方案,从而难以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陈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需要的是了解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能根据企业属性和整体发展方向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分辨和整合当前最先进的信息化模式和工具,及时、专业地向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最适合其发展的信息化运营方案及相关产品,并帮助企业实施此方案和使用产品的专家,以保障中小企业成为紧随信息时代发展的信息化企业。

TOP